一块块朴素的泥巴,在匠人手中被赋予生命,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在颁奖台上诉说着生态治理与和平珍贵的故事。
2025年11月2日上午,首届全国民间工艺品艺人技能大赛泥塑造型竞赛暨第十一届中国泥塑技艺大赛颁奖典礼在福建莆田工艺美术城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汉族、蒙古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40位泥塑选手同台竞技,他们中不乏非遗传承人、在校老师和专业从业人员。颁奖仪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田健桥主持,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阮军等领导及嘉宾出席活动。
本届大赛呼应时代,设置了“兰溪淙淙,泥颂兰溪”与“烽火记忆,塑歌烽火”两大创作主题,将传统泥塑技艺与当代社会关切紧密结合。“兰溪淙淙,泥赞群贤”主题以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木兰溪”为创意源泉,述说了莆田人民世代治理水患的英勇事迹;“烽火记忆,塑说和平”主题则聚焦革命英雄人物事迹。本次大赛的作品《大禹治水》、《东圳水利志》等,通过泥塑艺术再现了原鲁山老县长等一代代治水人的忘我情怀和公仆形象;《英雄》以高度概括的文学语言,通过“臂弯环抱,英雄少年,军装褶皱,山河叠加”等诗句,表达了对抗战先烈的深切缅怀,传递珍视和平的深刻内涵。
本次大赛要求作品全部采用手工现场制作,评审标准强调艺术形式及造型语言要有新意。这种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赛制设计,既保护了泥塑技艺的本真性,又鼓励艺术家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参赛选手需具备一定资质,可以是全国各地从事传统泥塑创作的非遗传承人,或是从事当代泥塑创作5年以上并能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者。这种专业性要求确保了大赛的高水平与权威性。赛事不仅注重技艺比拼,更强调交流学习。评审团队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每件作品认真打分,两个主题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清华美院董书兵教授和中央美院杨靖教授现场为每位选手点评,传道授业解惑,使选手们在交流切磋中获得艺术提升。选手们普遍认为,交流学习比得奖更重要,这种氛围有助于泥塑艺术的共同进步和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组长阮军等领导及嘉宾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颁奖既体现了对获奖选手的认可,也彰显了活动主办方对泥塑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视,通过大赛实现对泥塑技艺的传承、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颁奖环节后,段晓渝会长和阮军主任分别致辞,对参赛选手的创作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推动工艺美术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随着颁奖典礼的结束,所有参赛选手和领导嘉宾上台集体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时刻。参赛者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大赛不仅提升了技艺,更坚定了传承和发展泥塑艺术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