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满族旗袍这一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落实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的“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多元乡村工匠培育机制的重要举措,2025年9月8日,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乡村工匠——满族旗袍技艺训练营在牡丹江正式开班。来自全国各地乡村工匠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2天的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深度学习之旅。
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会长段晓渝、副会长苑洪琪出席了开班仪式,段晓渝会长做了致辞。她表示,满族旗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其“大镶大嵌”的独特风格和镶、嵌、滚、盘、拼、钉等技艺精髓,展现了东方美学的庄重与典雅。特别是近年来,满族旗袍技艺通过创新设计、标准制定与市场推广,已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本次训练营正是为了进一步弘扬这一非遗技艺,培养更多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能力的“乡村工匠”,让古老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她寄语全体学员,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既要坚守传统匠心,成为技艺的掌握者,更应成为家乡文化的代言人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将所学技艺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带到工作中去,做好乡村非遗的传承者与推广者,还应主动对接现代时尚,让旗袍技艺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有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
在开班仪式上,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苑洪琪副会长做了开班演讲,以故宫博物院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的史物互证,系统梳理了清代帝后服饰的等级制度、工艺技法与文化内涵,深入解读了服饰纹样中蕴含的政治象征与审美意趣,为我们打开理解清代服饰文化的多重维度。
牡丹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邹浩,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忠山,牡丹江市西安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郭峰出席了开班仪式,邹浩部长做了致辞。她表示,满族旗袍技艺承载着满族的历史记忆与审美智慧,保护好、传承好这门技艺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做好人才保护和培育更是任重道远,牡丹江政府对此有着长远的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此次训练营,聚焦技艺传承与创新,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接地气”的实践路径,一定能培养出更具创新力的旗袍技艺传承人,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她对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选择牡丹江、选择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淑娟为训练营主理人表示深深地感谢。
本次训练营课程兼具专业性、实践性与创新性,邀请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淑娟大师为主讲导师,课程内容围绕满族旗袍文化与技艺展开,重点传授满族旗袍的核心制作技艺,包括传统量体方法、版型裁剪技巧、镶滚嵌宕工艺、手工缝制针法(如回针、锁边针、打籽绣等),导师将一对一指导学员完成盘扣等制作的全流程实践,确保学员掌握扎实的技艺功底,并融合案例,引导学员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需求与生活场景,探索满族旗袍的创新方向。
结营时,还举办了学员作品展示活动和交流活动,集中呈现训练营的教学成果,为学员搭建与专家、大师对话和相互交流的平台。